首页>古籍知识>古籍内容

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、序、目录、凡例、正文、跋、卷首、卷末、附录、笺、注、疏等内容组成。

1、封面题名:古籍封面通常有着作责任人、刻印者、藏版者、刻印时间、版刻次第、附刻等内容。

2、序:是一部书的序言,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,也有刻书人、合著者、注释人以及作者的朋友作的序。作者的自序多叙述家世、活动,阐述著作宗旨。他人作的序主要介绍作者生平及书的内容、价值。刻书人的序则说明书的流传过程、刻印经过、目的等。一部书刻印的次数越多,序文往往越多。古代刻书一般将序放在正文之前。

3、目录:一部书正文之前的篇章名目,称为目录,或目次。它是一书的纲目,反映一书的章节体例,读者可由此了解这部书的大致轮廓。

4、凡例:说明书的著述内容和编纂体例、编制原则的文字,多列在目录之前。

5、跋:又称后序、后记。内容多为叙述版本源流或刻印经过。多放在正文的最后,也有的放在正文之前。

6、正文:全书的主要部分,书的主体。按照内容和篇幅划分卷次,每卷的开头称做卷端,卷端书有题名和著者姓名、校注者姓名等内容。

7、上题:指的是书名。

下题:指的是著者、编者、辑者、注者、校者等。

8、卷首、卷末、附录:正文以外的内容。如序、跋、作者传记、目录、凡例等,另做起讫,单独分卷,放在正文前称为卷首,放在正文后称为卷末。有时刻有其他篇章的内容,或者本书内容的附加材料,称为附录。

9、笺、注、疏:对书正文的解释,一般分列在各句之下。笺、注、疏都是解释说明的意思。古人著作文义深奥,后来学者各自理解有所不同,因而对于前人著作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注释解说,以便后学阅读。各自各抒己见,详略不同,重点不一。汉朝重注释,宋朝重释义,清朝轻宋而重汉,并重视考据。

如《周易注疏》十三卷(魏)王弼(晋)韩康伯注(唐)孔颖达疏 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。